很多人都说,日本在互联网行业“失去了30年”,远远被中美甩在了身后。其实,这种观点是不公平的。
互联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,前期研发投入较大,产品的新增用户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,所以互联网天然适合人口规模超大型国家来发展。而一些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,都不适合发展互联网行业,除了日本,大多数发达国家,在互联网行业都缺少亚马逊、脸书这样的案例。
不过,日本在互联网行业并非一无是处,一些小而美的项目,也是值得研究的,下面为大家盘点几个日本这些年,比较成功的互联网项目。
首先就是市值最高的互联网项目乐天。乐天是日本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,员工达到3万人,市值达到1.87万亿日元。
虽然乐天的销售规模无法和中美两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相比,但是乐天对平台商家的审核力度,是很值得学习的。
在乐天,只要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出现问题,就会永远失去在平台开网店的资格。像那种一个人可以在平台开很多家网店的现象,在乐天是不允许的。
其次是日本最大的移动支付软件PayPay。PayPay是软银推出的支付软件,日本人长年对于移动支付比较排斥,认为用现金更能保障隐私,所以PayPay的发展速度不快。
移动支付用户占有率一旦超过50%,就是其他移动互联网项目发展的前奏,能预见,日本未来几年将有一次移动网络创业的机遇,在10年前就已经体验过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中国IT工程师,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机会。
另外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由于软银和阿里的亲密关系,PayPay和支付宝的互通做得是非常好的,基本上在日本,PayPay的支付二维码,支付宝都可以扫码支付。未来随着中国游客到日本慢慢的变多,PayPay的发展会获得更多助力。
第三想介绍的是日本的煤炉(Mercari)。煤炉是日本最大的二手电子商务平台,并且现在发展势头较强。
这主要还是得益于,日本已确定进入节俭消费市场状态,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,让日本人不再追求虚荣,而是更加愿意使用二手物品。这对即将面临同样问题的中国经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,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案例。
第四是在日本相当有名的商业名片数字化运营商Sansan。Sansan提供的产品主要是,通过集中管理名片资料、公司信息和销售历史记录,实现在全公司范围内共享,从而同时促进销售额并降低成本。
能围绕名片成就一个上市公司,这个案例也是相当有日本特色了。在日本的商业社交中,交换名片仍然是初次认识时最重要的商业社交方式,日本人并不是特别喜欢通过添加社会化媒体来结识商业伙伴,因为日本人坚持认为,社会化媒体属于私人领域,商业伙伴的交流还是该主要用名片和邮箱。
目前,Sansan已经是东证上市公司,员工大概有2000人左右,上一年度的销售额已经高达338亿日元,净利润达到9.53亿日元,业绩还是相当出色的。
最后要介绍的是LINE。LINE虽然是一家韩国公司,但是慢慢的变成了了日本的国民社交软件,相当于日本的微信。LINE在日本的发展是很值得借鉴的。
目前,日本IT业对LINE的发展,已经总结出了“LINE模式”。LINE的创业团队,充分借鉴了中美社交软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,然后在日本和东南亚突围,避开了与中美巨头的剧烈竞争,从而也获得人口数亿的市场。未来IT从业者继续在日本AI创业,可完全借鉴“LINE模式”,复制中美的项目模式,到日本获得发展机遇。
以上就是日本互联网比较优秀的项目,日本作为一个1亿人口的小国,能有上述成就,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。吸取日本互联网创业团队中的精华,而不是盲目贬低,才是智者的做法。